首次获得人工授精的动物,第一个人工授精的动物

2023-04-03 15:04:21 人工授精 45

世界首只人工授精美洲虎幼崽被母亲吃掉,猫科动物“食子”,这是普遍现象吗?

美洲虎是一种美丽的大型猫科动物,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丛林中,处于食物链的顶端。20世纪以来,由于皮毛贸易以及栖息地被破坏等因素的影响,野生美洲虎的数量急剧下降,目前是一种比狮子还要濒危的大猫。为了拯救美洲虎,在人工圈养的条件下,科研工作者对美洲虎进行了多项研究和试验,其中就包括美洲虎人工授精试验。

终于,前不久,位于巴西的一个环境保护组织高调宣布,经过长期的努力后,全球第一只人工授精美洲虎幼崽在该组织诞生。然而,好景不长,这只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美洲虎幼崽才出生两天,就突然被自己的母亲吃掉了……

其实,不仅是美洲虎妈妈会吃幼崽,大到老虎、狮子、豹子,小到家猫、野猫,众多猫科动物妈妈都曾出现过“食子”的行为。比如说老虎,虽然我们常说“虎毒不食子”,但老虎妈妈吃掉幼崽的行为,就曾被人们多次发现。

另外,养过猫的朋友会发现,一些家猫也会有“食子”的行为。在所有的猫科动物中,人类和家猫的接触是最多的,因此家猫的食子行为更容易被人亲眼观察到。那么,猫科动物为何会“食子”呢?

这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:猫科动物第一次当母亲,缺少育儿经验,没有“这个小家伙是我的孩子”的概念,甚至突然会把它当成食物;有人和猫科动物幼崽亲密接触过(如摸、抱等),或者是有陌生人进出猫科动物的笼子,导致猫科动物妈妈嗅到了令人不安的气味;周围的噪音比较大,人或其他动物比较多,导致猫科动物妈妈精神紧张……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猫科动物妈妈做出“食子”的行为。

所以,为了不给正在哺乳幼崽的猫科动物妈妈带来必要的干扰,人们应给它们提供安静的环境,不要打搅它们。这也是动物园中的小老虎、小狮子等总要等到两三个月大时才能和游客见面的一个原因。如果发现第一次当妈妈的猫科动物不会照顾幼崽,应及时把幼崽和妈妈分开,并采取措施对幼崽进行人工喂养。

濒危动物

分类: 教育/科学 科学技术

解析:

(1)人类宠儿——大熊猫

大熊猫(Ailuropoda melanoleucus)是中国动物中的无价之宝,也是世界上男女老少都喜爱的珍稀动物。有人叫它大猫熊,认为是熊科,也有人把它列为猫科,其实它属于哺乳纲,猫熊科,熊猫是俗称。熊猫性情温驯,头圆尾短,体态肥胖,有漂亮的黑白两色皮毛。白脸膛、黑耳朵,面孔涂上两个“八”字形黑眼圈。全身大部分乳白,四肢黑色,前肢黑色与肩部中央相连接,形成一条黑色的环带,好似一个身穿黑白套服的摇摇摆摆的“模特儿”,有人叫它熊猫小姐,别忘了,还有熊猫先生也常出场表演。

大熊猫和人类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,大约在第四纪更新世中期(60万年前),在中国南方大熊猫与剑齿象、巨猿经常生活在一起,形成了当时当地典型的动物群。天有不测风云,第四纪冰川来临,气候骤冷,生存环境恶化,大熊猫生活地区逐步缩小,只限于中国横断山区、四川西北部、甘肃、陕西狭小地带。虽然大熊猫在地球上出现很早,但它始终默默无闻。1869年法国神甫大卫曾在四川宝兴获得第一个大熊猫标本,送到了巴黎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。直到1936年捉到第一只活的大熊猫后,它才闻名于世,至今不过才半个世纪的历史。 1955年北京动物园开始人工饲养大熊猫,1963年9月首次喜得幼仔,进入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新时期。不久,人工授精又获得成功。人们不禁要问:大熊猫为何如此稀少娇贵呢?

这是因为大熊猫不仅分布地区狭隘偏僻,并受食物来源的限制。熊猫栖息在海拔2600—3500米山区,要求气候温润、冬不冷夏不热。熊猫的食物主要是竹类,而且它的食量很大,所以竹类的分布和多寡盛衰影响着熊猫的分布与存活。一般竹林分布是孤立分散的,倘若竹林的生长突然发生较大的变故,如前几年我国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,就会断绝熊猫的食物来源,造成熊猫的大批死亡或迁移。再者是熊猫繁衍子孙能力差。熊猫性格孤僻,孤芳自赏,独来独往,求偶机会少,偶有 *** 才寻寻觅觅,又不知情郎、阿妹在何方?何况它们性成熟晚,一般长到六七岁才春情勃发, *** 期又很短,很容易错过“美好姻缘”,所以繁殖率低。熊猫妈妈若产仔,也一次只一二个,在自然界只能养活一个,成活率也很低。虽然熊猫种群在自然界竞争中,为适应环境变迁,已由食肉兽逐渐转化为素食动物,在中国西南争得一席之地保存下来,但是仍未能挽回日渐衰微的命运。这种无价之宝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绝迹,幸存的野生熊猫被当作活化石,正在受到人们的大力抢救和保护,同时人工饲养繁殖大熊猫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1991年四川人工繁殖的一对双胞胎(一雄一雌)同时成活,发育良好。中国谢绝任何国家购买或用其他动物交换熊猫,只作为礼品动物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展出,使当地人民有机会一睹大熊猫的风采。

最珍贵的动物——大熊猫生活在哪里?

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稀有的珍贵动物。它的身长1.33~1.67米,短尾巴,四肢、两耳、眼圈黑褐色,其余部位雪白,毛粗厚耐寒,样子像熊,逗人喜爱,人们习惯叫它熊猫,也叫大熊猫和火猫熊,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,食竹叶、竹笋。目前,它是全世界最珍贵的动物。

据资料记载,在距今300万年前,大熊猫普生世界各地;在100万年前,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诸省都有大熊猫的足迹;后来,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,大熊猫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小,现在它们生活的地域只有我国的秦岭一带了。具体一点儿说,分布点只有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的“卧龙自然保护区”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文县“王朗自然保护区”。这两个自然保护区,地处北纬35°,东经105°一带。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为20万公顷。在这两个自然保护区里,有不足1000只大熊猫。

大熊猫

秦岭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天不太冷,夏天不太热,年平均气温在10℃左右。这里箭竹、冷箭竹茂密,水源丰富,为大熊猫提供了天然的“粮食”。大熊猫的主食是各种箭竹,特别喜欢吃冷箭竹,因为这种竹子甜脆、多汁。它们偶尔也吃竹鼠,换换胃口。

大熊猫成熟得较慢。幼兽出生时,体重仅有90~130克重,身长只有10厘米,尾长为当时身长的1/3,不能睁眼,全身呈肉红色,只有极为稀疏的白色胎毛;1周过后,耳朵及双眼的周围开始出现微黑;1个月后毛色便变得与成年大熊猫大致相同了;50天左右时,双眼能睁开一点缝;2个月后能看到跟前的东西,以后视力逐步提高;6~7个月后,乳牙长齐,开始艰难的自由行走,同时,能啃一些嫩竹;4~5年后,脱离母亲,独立生活;6~7年后发育成熟。春季发情,交尾后雌雄分离,母兽怀孕期半年左右,秋季产仔。除野生大熊猫外,我国的一些较大的动物园里,饲养有大熊猫50只左右。另外,北京动物园人工授精繁殖大熊猫已获成功。

大熊猫的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极高,是各国极受欢迎的野生动物。

动物园和动物表演中最受欢迎的动物也是熊猫。据悉国外动物园中存活的大熊猫仅有14只,最大的大熊猫动物保护区是四川汶川县的卧龙动物保护区,面积20万公顷。区内有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和熊猫饲养繁殖中心。第一次用人工授精繁殖成功的大熊猫叫元晶。1978年4月,北京动物园的科技人员给4只雌性熊猫进行了人工授精,只有一只8岁的熊猫娟娟受孕,138天(9月8日)后,娟娟产下一胎2仔,仅1仔存活,取名元晶。这也是世界范围内人工授精成功的第一只大熊猫。“元晶”出生时体重125克,7个月后体重达25千克。第一只人工育活的大熊猫叫“争争”。1983年9月北京动物园人工授精成功产下了雄性大熊猫“争争”,因其母患病死去,不得不改为人工饲养。1984年4月“争争”已由出生时的200克长至18千克,体长由18.4厘米长至90厘米,人工育活的“争争”也创了个世界第一。最顽皮的大熊猫名字很好听,叫“白雪公主”。1994年9月7日被送至苏州郊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展出,9月16日下午她扒开铁笼逃上山。苏州各方组织上千人上山搜索,4次发现她的踪迹都没有逮住,12月5日终于被“抓回”。

哪一年世界第一只大熊猫人工受精

9月8日,星期日。

1978年的今天,世界上第一只人工授精的大熊猫“元晶”诞生在北京动物园。

人工授精最早在那种动物上试验成功

早在1785年,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帕扎尼(Abbe Lazarro Spallanzani),就对动物进行过人工授精。

“试验外科学之父”英国医生约翰-享特(John Hunter)进行了人类首例同源人工授精手术并获得成功。

19世纪末,罗伯特-迪金森(Robert L. Dickinson)最早开展了异源人工授精试验。

1978年7月25日,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——路易斯-布朗诞生。

1997年2月24日,英国《泰晤士报》披露了一条惊世骇俗的重大科技消息: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培育的“克隆羊”7个月前就已经诞生了。

以上是小篇为你收集整理的首次获得人工授精的动物相关内容,不知你是否能够从中间找到有用的信息呢?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首次获得人工授精的动物,第一个人工授精的动物 信息,记得收藏本站哟。

文章来源:绊嘉妇幼

http://www.banjia0537.com/post/3401.html